新闻中心
News
分类>>青岛出实招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
青岛出实招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是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广大群众共同的愿望和期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但与此同时,场地设施建设布局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依旧存在,难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增长的健身需求的矛盾依旧凸显,尤其是全国很多大型城市的建设用地总量都已接近规划上限,老城区“健身去哪儿”的问题更加突出。
作为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通过科学谋划、主动融入、顺势而为,青岛近年来以建设体育公园、“嵌入式”体育场地为切入点发力点,做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青岛特色的场地设施建设道路。统计显示,目前青岛已建成室外公共体育设施1.1万余处,笼式多功能场地800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超3.3平方米。
“八大峡体育公园,很棒的海滨公园,塑胶跑道篮球场。这边风景很好,看海同时还能锻炼。真的不错,是健身休闲好去处。”这是名为“Lucia-在路上”的网友在国内某知名点评网站上的留言。
八大峡体育公园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前海一带,与栈桥、小青岛等著名景点遥相呼应,面积6.9万平方米,形状宛若一个探入海洋的小口袋,但对于来这里锻炼的人们来说安博体育,却是“健身藏宝袋”。
记者采访过程中,遇到了35岁的当地市民丁为文,正和两个3岁的双胞胎儿子在圆形足球场踢球。不同于传统大型的笼式足球场,该球场占地只有30平方米,可以满足3—5岁的儿童进行足球普及训练,不但避免了捡球的麻烦,全圆形的设计也避免了磕碰,更友好安全。结束了足球训练,丁为文还带孩子体验了亲子滑梯,伴着海风海景在色彩鲜艳的智能跑道奔跑,笑声不绝于耳。
不远处,还有专门的乒乓球运动区。借住建部、体育总局开展的“国球进公园、进社区”的东风,八大峡体育公园也配建了乒乓球台,周边还搭配了乒乓球主题雕塑和乒乓球科普宣传栏等,营造了浓厚的“人人乒乓”氛围。
据市南区教体局社会体育科李非介绍,该公园前身为八大峡广场,是市南区最大的广场。2023年,青岛市体育局联合市南区教体局合力更新打造八大峡体育公园,合理增加体育设施,布局亲子、青年、老年板块,服务全龄健身人群,结合海上观光、休闲垂钓等项目,突出滨海体育公园特色,为周边群众提供高水准健身场所。
在青岛,各类公园达到740余个。2021年,青岛市启动了“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出台了《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1—2035年)》。在城区土地资源稀缺,老城区“健身去哪儿”难于破题的大背景下,当地体育部门充分发挥“体育+”“+体育”优势,主动融入、做好协同、顺势而为,结合同年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7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纳入山头公园整治和公园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不但为广场、公园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也拓展了新的健身场地空间和场景,推动“大群体”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青岛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矫曙光介绍说,青岛市体育局联合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的意见》,以青岛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的名义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好地满足全民健身更高品质健身需求,打造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
在体育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青岛逐渐形成了“广场+体育”“公园+体育”的经验——结合当地城区人口密度大、可利用空间少、市民健身需求旺盛实际,利用城市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建设全民健身体育公园等综合中小型开放场地,并将体育公园内各类设备等与公园环境充分融合,创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思路,升级以健身路径为主的传统全民健身场地,实现“1+12”的效果。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深圳路公园就是“公园+体育”的典型,该公园位于辽阳东路以南,绿树成荫,步道、座椅、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项目一期已于8年前建成,配备了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五人制大小足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为了更好拓展居民的运动休闲空间,2023年,将一期项目东侧和西侧两处空置地块纳入二期提升工程范围。
建成后的深圳路体育公园北侧紧邻辽阳东路立交,西侧为汽车东站,西南侧有公交车站及地铁2号线,居民不仅出行健身更加便捷,场地内还增设了观景栈道、综合儿童娱乐场地、足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新增绿色健身空间超1.2万平方米,成为一处可运动、可休闲、可游憩、功能较为完善的时尚运动主题公园。
推动体育公园建设与城市协同发展、同频共振成效如何?数字会说话——近三年来,青岛市分别建设或改扩建了10个符合国家标准的4万平方米以上大型的体育公园,“十四五”担负的国家标准体育公园建设任务完成率143%,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了中小型体育公园、口袋运动公园100余处,制定场地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建成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实现农村健身工程全覆盖。
人民是群众体育的“出题者”,也是“阅卷人”。2024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调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供给方式等,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全民健身服务质量的终极标准。
55岁的青岛市民焦明踢球已经20多年,最令他困扰的是家门口既没有免费高水准的足球场,也找不到踢球的伙伴。2021年,焦明惊喜地发现,离家不远的海泊河公园利用杭鞍高架桥下的空间,打造了包括笼式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园地等在内的“新潮健身区”。
焦明说,海泊河公园位于青岛市北区的老四方、老台东接合部,是几乎和他同龄的老公园,全区110万人口近半数都会选择来这里游玩。过去公园里虽然有大大小小十几处自发形成的“健身点”,但缺少高水准、集中连片的健身区域。
如今,海泊河公园的健身设施焕然一新——作为2021年青岛“市办实事”项目之一,青岛市体育局联合青岛市园林局和市北区相关部门,充分挖掘公园里的空置区域和金角银边,配建了百余件健身器材和设施,大大拓展了公园的体育功能,海泊河公园也有了全新的名字——海泊河体育公园。焦明说,一开始还担心桥下踢球不舒服,体验了才知道没有风吹日晒,晚上还有灯光,自己现在一周至少来踢两三次,身体好了、朋友多了,心情也更加舒畅了。
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张勇介绍,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龄友好理念,海泊河体育公园共打造笼式运动场地、儿童娱乐区、中青年力量健身区、老年人健身区、智能健身区、大众健身区和智能健身步道七大全民健身区域,满足各年龄段健身需求。
在中青年力量健身区,记者看到了在室外健身区域并不多见的抗阻力量器械;在儿童娱乐区,同一组健身器材上贴心设计了不同高度的健身器械,可以实现亲子同时互动健身;走入公园正门的瞬间,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了解自己在公园的健身情况、健身数据,门口的电子屏实时显示锻炼效果、排名等。
用心更体现在细节上,公园专门给乒乓球区域设置了铁制围栏,捡球不用跑很远,还根据健身居民的反馈,在随处可见的文明宣传栏上安装了挂钩,方便居民悬挂背包、衣服等。
场地设施要用起来,更要通过赛事“活起来”。焦明介绍说,在海泊河体育公园笼式足球场,经常有爱好者自发维持秩序、开展指导、组织比赛,他说:“每天早上8时之前是打太极拳,8—10时是中老年人的抢圈游戏,10—12时则留给年轻人踢球。在别人玩的时候不会有人来打扰,真正做到了自发参与、自发管理、自发比赛。”
而在“自发”的同时,市北区依托当地便民健身场地设施打造了众多“运动驿站”,秉承“让运动成为习惯,让体育走进生活”理念,常态化开展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仅去年5月就推出五一专场、母亲节专场、520大声爱专场以及527家庭日儿童节专场等多场节庆活动,联合洛阳路、镇江路、河西、辽宁路、合肥路、台东、双山、延安路街道,组织相关活动32场。活动期间,青岛市“体育轻骑兵”、市北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深入驿站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指导、赛事裁判。运动驿站自举办以来,有的居民周周不落,成为“运动驿站”铁杆粉丝,他们表示这里有专业教练指导,有趣味运动挑战,有临时组团的协作项目体验,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交了朋友,特别快乐。
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角公园背山面海、环境优美,是当地居民、外地游客喜爱的娱乐打卡地。2023年,为提升该公园的健身环境,在半山腰上一小片平整空地铺装了蓝色地胶,投资20余万元,更新健身设施17件,将太平角公园打造成美景+健身深度融合的好去处。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园每处健身器材上都印有一个二维码,扫码点开就能显示器材名称、所在位置、设备照片、建设时间、管理单位、使用说明等信息,还能实现一键报修,出现问题就能第一时间反馈给管理单位和施工修理方。据介绍,青岛市体育局将8.5万件室外公共健身器材纳入智能管护,做到“码”上管、“码”上修。2023年先后在全市部署开展三轮设施巡查,确保设施完好率始终在97%以上。
去年10月24日,2023中国·青岛时尚体育产业大会上,“全民健身一张图”发布。据介绍,该平台是青岛市政府主导的首个数字化、信息化体育平台项目,是全市重点建设的12大数字应用场景之一,分为智慧体育平台、体育场馆感知体系、全民健身一码通城三大应用场景。
该平台统筹市、区(市)两级全民健身信息资源和服务,全市3000处场馆、1万处场地、5700处全民健身站点,市区两级体育协会、俱乐部信息点一点一目了然;全市8万余件公共体育设施一物一码,扫一扫一键报修;全市赛事活动随手可见,查一查尽在掌握,随时参与其中,提升了体育公共服务数字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
在依托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办赛方面,青岛市体育局也有好做法——在2023年青岛市第三届社区运动会期间,青岛市体育局推出了“你点单、我办赛”微信小程序,改变了过去提前安排、参与者没有自主权的模式,让市民作为社区运动会的主导者参与比赛项目的设置。市民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登录,即可浏览三大类30多项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包括亲子类项目,如双人跳绳、足球场射门、小脚踩大脚;单人项目,如定点投篮、筷子夹球、仰卧起坐;集体项目,如拔河、够级、托球接力跑。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所在小区的场地设施条件,投票给一个或多个项目,组织方将据此设置项目、开展活动,青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就此进入“定制时代”。
2022年,青岛市城阳区入选首批全动健身模范县(区),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则将“争创全动健身模范城市”列入五年目标任务。青岛市副市长赵胜村在2024年全国群众体育会议上表示,青岛市将以创建提质效,完善体育设施布局,把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作为模范市创建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持续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办人民满意的体育。(转自3月27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