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安博体育官网中国健身气功的历史起源及演进
安博体育官网中国健身气功的历史起源及演进1.健身气功的文化特性 中华文化的广阔性、丰富性和历史价值性特征是世界各 地有目共睹,拥有在世界文化中也可大放异彩的古代文化。 中国这片疆土,孕育了无数民族和朝代,各朝各代长期处在 动荡起伏之中,但同时也正是在历史节奏的演进推化下,才 能诞生各种各样的民间形式文化。在中国历史流动的过程 中,健身气功就是由民间发起、民间推演的一种行为锻炼艺 术。气功的起源由肢体动作演练而成,随后才在医学名士的 升华作用下被改良为集吐纳、归气等带有明显医学特征的内 容。在健身气功的传承中,以五禽戏、六字诀等健身项目为 中心广为流传。 2.健身气功的“根源”:华夏时期 华夏民族兴盛期,当地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当人们 完成了劳动工作后,伸腰、打哈欠等简单行为会有效地减缓 劳动疲劳。同时族人还对四肢活动和呼吸模式进行了一些行 为判断,最终发现舒缓有节奏的肢体活动和配合节奏的呼 吸韵律能够最有效地缓解身心疲乏的状态[1]。于是,这种通 过调节自身活动与呼吸状态的手法就逐渐被民众所采用,就 在该类方法广而传播的过程中,一些主攻医疗方面的“手艺 人”,对其进行了改良和使用。查阅古籍可知,在《吕氏春 秋》中的古乐章节中,明确记载了炎帝部落使用固定肢体动 作来减缓湿潮的历史内容,相关研究书籍中称这种群体活动
关键词:健身气功;历史起源;演进;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R-05;R2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499(2018)10-0189-02
在过去,健身气功似乎与其他非科学化的神魔“异 曲同工”,但实际上虽然健身气功与武功和心决有一定 关联,但就目前国内对健身气功的发展宣扬来看,其主要以 强健体魄,维护心理健康等正面锻炼目标为行为体会。早在 2006年,国家就已经通过相关管理办法的发布,承认和稳定 了健身气功的地位及历史价值。
的行为模式为“舞”。由此可知,这种具有明显针对身体进 行作用的“舞”,就是健身气功最早的形成状态。同时,呼 吸和肢体也就能够被定性为健身气功的历史行为起源。
3.健身气功现代形式的“根源”:模仿带动 在古代,人们没有高效和准确的医疗设备对健身气功的 行为有效性进行研究,因此,当时的医学术士就十分重视对 自然环境的经验采用。他们认为,动物是一种与人存在根本 差别但同样拥有活跃生命体征的生物,也就是俗语所讲的 “有灵性”。因此,医学术士就十分喜欢观察和利用动物形 体中与人类有着本质区别的部分,认为使用这些动作能够有 效弥补人类在肢体上的不足。例如,华佗就通过模仿老虎、 马鹿、黑熊等常见动物的行为体态,创造了可供民间健体所 用的“五禽戏”。而这类有着固定动作和名称的名医推介模 式,就奠定了健身气功古形态的发展地位。但在古代健身气 功并未将行为意义的核心本源定义为“气”,因此,在发展 进程中,气功常被命名和定名推演为吐纳、修道、禅定等名 称。而真正在名称中使用“健身”“气”“功”等词汇的名 家则为许逊,古籍则为《太清调气经》。
1.养生保健的演进方向 若论健身气功养生保健分支中的集大成者,则必然要以 东汉年间的医学名家——华佗为尊。华佗在研究身体医学分 支的过程中,通过书籍《淮南子》产生了对不同生长形态动 物进行形式模仿的思路,而在编撰过程中,其通过提炼熊鹤 等生物的肢体特性,总结出了具有“血脉流通、谷气得消” 的整套动作,史称五禽戏[2]。而五禽戏的特征不但新颖,其 在医学养生的作用层面也得到了认证。华佗在坚持利用五禽 戏强身健体时,年愈90,关节仍然坚固、眼力和听觉也如年 轻人一般。虽然历史上并无有关“五禽戏”具体练习内容的
2.儒释道家的练功演进方向 儒释道家所遵循的气功与健身气功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而儒释道各家的练功形式又存在固定的差别。差别就在于各 家的练功思想都是以各自的道义礼法作为约束特征。从形式 上看有静有动,而静也并非单一的静止状态。但同时儒释道 各家在对气功的认知和行为延展方向上却也仍然坚持了“养 生”的中心立意。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儒释道各家已然不能 为从政所用,但其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的健气练功也同样可 以作为文化瑰宝演进流传[3]。 早在儒家派系成立之初,其派别参与练功的唯一目的就 是强身健体,而强健体魄是为了能将肢体控制在更加健康的 条件下,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目标。因此从儒家角度 而言,“心斋”和“坐忘”就是儒家气功的演进起源。心斋 和坐忘在形态上都是指不带有思想活动的安博体育官方网站。孔子认为, 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调节呼吸、心性,能够使暴躁的人变为性 格平缓的人,思想片面的人能够变为有抱负之心的人。而当 颜回病逝后,孔子更加坚定了气功能延长寿命、修身养 性的观点。该观点被孟子加以提炼,孟子称其养气为 “浩然之气”,此气虽与彼气存在指意上的微妙差异,但其 指向也仍然维系在“心内之气”范围中。而佛教相比其他, 其更加突出对“自我”“心性”“悟性”等要点的修
摘要:健身气功属于由民间启发和进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为人人所有、人人所用的健身方法。与其他现代健身手段不 同,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化且其在发展中也从未脱离其发源本质和中华文化。故健身气功可以说是中华古典健身文 化、行为医学文化、历史文化的综合体。为了能在充分了解的程度上加深对健身气功的引用依据,特针对其历史起源进行叙述, 而后以医学角度、儒家角度和现代武术角度对其进行演进分析。
收稿日期:2018-09-09 基金项目:2017年蚌埠学院教研项目“蚌埠学院大学生体能测试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2016syxm18) 作者简介:焦晓霞(1977—),女,安徽亳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体育研究。
相关记载,但五禽戏利用整套动作实现强健体魄的作用,却 已经为后人钻研以为主的修生养性作出了杰出贡献。例 如,于南北朝中扬名的医家陶弘景,就曾说明修身养 性、以气修行的关键秘诀就在于“动静结合”。而静就是指 形态不变的呼吸过程,即为“气”;动则指具有实际导向作 用的肢体动作。而后在时代推移中,各方医学术士逐渐将气 功作为养生和调养的主要方向,不断提出了以手、足、身各 自为主的调养内容,算是简单地将健身气功的归纳为可用医 学。在宋元时期,各类养生医书逐渐将内容变动为以“寿亲 养老”“三元延寿”等老龄化医术为主的形式。至此,气功 养生在老年级层中确认了医学地位。而综历史所述,集各方 才能可知,无论健身气功的演进过程拥有几多变化,其核心 方向始终都是以强身健体、调节身心为主要作用。同时,这 些存在于历史中且真正具有实际作用的健身气功理论知识, 奠定了健身气功在国学文化中的历史地位。